危险的人脸识别:几秒便生成事业报告 准确度令人惊讶( 四 )

近几年,这一局面得到扭转。智能手机剧增、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加上人们对智能家居的狂热,个人消费需求的增长直接推动了移动端消费级人脸识别应用的爆发。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正在协助越来越多的厂商收集人脸数据。

2017年,苹果推出支持人脸识别解锁的新款手机iPhone X,小米Note3、vivo V7+等智能手机也推出了人脸识别功能。同年,支付宝、京东、苏宁也都先后开启刷脸支付功能。人脸识别的消费级应用场景开始不断延伸。和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具有极高的便利性和不错的安全性,其应用场景不断增多。

危险的人脸识别:几秒便生成事业报告 准确度令人惊讶

资料来源 / 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生物识别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据预测,2020年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含人脸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围绕人脸识别,已经形成了基础层(芯片、算法、数据)、技术层(视频人脸识别、图片人脸识别、数据库对比检验)、应用层(硬件、应用和应用方案)的完整产业链结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