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成果转化利剑出鞘勇斩“幽”魔 五国最新科技成果联手全方位护“胃”健康( 三 )

一、幽门螺杆菌发现史

1983年,一名澳大利亚32岁的规培医生,轮转到了胃肠科,在与Warren医生合作研究期间,意外发现很多来医院治病的患者胃里,竟然生活着一种螺旋形的杆状细菌,这个发现颠覆了之前医学界所有的认知。

当时业内认为,任何细菌都不可能在具有强酸性的胃液中存活,“胃内无细菌”是一道铁律,在一片质疑声中,他决定放手一搏,在没有经过任何伦理审查的情况下,拿起了一管从患者胃部提取的细菌培养液,一口气喝下,数以亿计的细菌,瞬间涌进他的胃里。

伴随着惶恐与兴奋,几天之后,他期待的症状终于一一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部不适、口臭……做了胃镜活检后,他证实自己的胃内出现了和患者一样的“螺旋菌”,而在这之前并不存在于他身上。

诺贝尔奖成果转化利剑出鞘勇斩“幽”魔 五国最新科技成果联手全方位护“胃”健康

幽门螺杆菌

事后,这位医生将这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神奇现象”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正因为这一次“冒失”,他吞下的细菌就是当今被众人所知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他想要验证的就是该病菌与胃溃疡、胃炎的发生密不可分,这位医生就是著名的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