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记忆实验成功,是精神病学突破还是科学伦理的考验?( 五 )

然而,对未来的忧虑与恐惧难以回答现实面临的残酷问题。“面对痴呆症或严重抑郁症的人,如果可以进行有效、安全的记忆干预,选择不减轻他们的痛苦又是否是不人道的呢?”精神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部分,研究者Ramirez认为记忆手术不可避免,关键问题在于手术的安全性和操作过程的伦理准则。

有学者提出,新研究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深刻。人类的记忆从一开始便是不精确和不稳定的。在精神治疗中,记忆一直是干预的目标,从认知行为疗法到电休克再到药物治疗。篡改记忆也许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心理学家Beth Loftus曾通过心理引导,令近四分之三的被试者认为他们具有事实层面并不存在的犯罪记忆。此外,最新研究中对大脑活动的记录和电刺激是一种高侵入性的手术。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在耐药性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期进行的实验,否则该方法不可能用于人类。

机器人、人工智能、大脑实验,新的研究突破常常带来对技术的警惕和对未来的担忧。如果技术本身无论好坏,那么应用的伦理边界到底在哪里?支持继续研究的Frank认为真实感官体验中的丰富性无可替代,科学家能做的事情只是利用它并对其进行修改。“可能有医疗应用,也可能有奥威尔式应用——政府进入人们的脑袋并控制它们,这并非不可能发生,但我并不相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