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纺车 为三代人织出新衣( 三 )

成为农业生产“好帮手”

提到铡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宋朝包拯用铡刀来处理贪赃枉法的人。实际上,作为切草、修枝等的五金刀具,铡刀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邱伦阔先生捐赠的另一个老物件,就是铡刀。“铡刀属于农村常备农具,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铡刀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养牛、养猪都要靠铡刀来帮忙。比如,猪草打回来后,要用铡刀将猪草切烂。”李钢介绍,与其他刀具相比,铡刀更省时,当时“活跃”在许多家庭生产第一线。

如今,铡刀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那“咔嚓”的切割声和一人放草料、一人铡草料互相配合的场景,依然是几代人珍贵的记忆。

一张股票

还原90年代股民的热情

今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正式挂牌交易,我国资本市场受到全球瞩目。二十多年前,股票市场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廖志荣向四川博物院捐赠的物件是一份个人股股权证确认登记申请书。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知道:1993年5月4日,成都市民廖志荣花了1000元买了四川三友股份有限公司1000股。此外,工本费、手续费花了15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