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了业界大佬人气 重庆能否再次实现产业“变脸”( 五 )

下降趋势还没停止。今年上半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34.76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月,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1%,其中,汽车产业下降12.2%,汽车产量同比下降29.1%。

要扭转下滑趋势,必须有新的增量来填补汽车和笔电产业这块失去的增速。但10年前的产业变脸,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是靠代工企业,是生产能力的转移搬运,如今要迅速形成类似的产业规模,在其他行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替补。

也就是说,重庆经济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迫切需要再一次“变脸”。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智能化被确立为新的转型方向和增长引擎。

目前,重庆正重点推进“芯屏”等制造项目。比如,2018年底,京东方在重庆投建的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高达465亿元,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等所需的柔性显示屏。此外还有SK海力士12英寸芯片存储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等。

2018年发布的《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累计推动5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基本建成覆盖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84%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64%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迈入数字化网络化制造阶段,智能制造关联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