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记忆:“大庆精神”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距今已整整60周年。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大庆石油会战”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通讯文章《大庆精神大庆人》,是第一篇公开向全国报道“大庆石油会战”的长篇通讯报道,全文长达7000多字。在那个年代,《人民日报》给予如此高规格的安排,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截图

新中国初期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

新中国之初,为了恢复国民经济, 国家迫切需要资金、物资和技术, 尤其需要国外资金购置先进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值此关键时刻, 美国政府不尊重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坚决不承认新中国,不但据绝与中国有经贸往来,且想尽千方百计弄跨中共政权。1949年11月,美国等14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巴黎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封锁、禁运” 的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尤其将中国作为封锁的重点。1950年6月,美国进兵朝鲜,对中国的封锁全面升级,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建设和战争机器的运转都必须依靠石油,因而西方对新中国石油进口的封锁更是重中之重。当时国内除了玉门油田尚能有可观的石油产量外(1949年为6.9万吨,占全国石油产量接超过90%;1952年为14.3万吨,超过全国石油产量的70%),超过70%的石油需要进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