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处理器年底大量上市:AIoT芯片市场开启抢夺战( 四 )

碎片化和生态不成熟纯属攻击话术

即便拥有灵活性的特性,想要获得市场,对于芯片来说PPA(Power Perform Area)指标无法绕开。林志明表示,与同级别的ARM产品相比,我们RISC-V IP的CPU的PPA每项指标平均可以提高20%,如果做一个粗浅的加法,就可以获得60%到80%的提升。

这种显著的提升到底是RISC-V指令集的本身特性带来的还是因为经验的积累?林志明认为各占一半,一方面,RISC-V本身比较精简,包袱也比较小,加上我们的编译器做的比较好。另外,晶心成立近15年,我们协助客户量产的经验也能够发挥作用。

不过,对于芯片而言,只有获得客户的认可才可以谈成功。这其中,生态至关重要。去年,ARM建立了一个网站攻击RISC-V,从成本、生态系统、碎片化风险、安全性和设计保证方面攻击RISC-V。谈及ARM的攻击,林志明认为,这只是给攻击者自己壮胆用的,并没有对RISC-V产生真正的打压,并且,现在攻击开源生态,本身就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反倒会产生反作用力。

那RISC-V的生态系统以及相关工具链的发展情况如何?林志明表示,对于那些使用即时操作系统(RTOS)的领域,RISC-V已经成熟了。说的更具体一些,如果要把RISC-V应用到嵌入式系统,比如验钞机、共享单车、电动车仪表、无人机飞控等都没有问题。但如果要用于更多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还需要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