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美国科技标杆的陨落( 七 )

早在 1994 年,摩托罗拉的高管就做出研判:模拟向数字技术的过渡将发生在 2000 年 [ 1 ] ,于是大量研发资源被导向铱星计划。出乎摩托人意料的是,数字通信时代到来得不是早一些,而是很多。1996 年,数字通信时代全面到来,摩托罗拉还在为了 " 能看到天空就能打电话 " 的铱星系统猛发卫星的时候,诺基亚已经开始推出数字通信手机。讽刺的是,摩托人沉溺于技术快感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在钢筋水泥森林里打电话,哪有那么容易看到一大片天空。

大象转身,太慢;更何况一头倔强的大象。起初运营商开始大规模转向数字技术时,总会优先向摩托罗拉询问是否有数字手机,得到的答复总是等。可世事不等人,从 1995 年到 1999 年,模拟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从 100% 骤降至 4%。到了 1998 年 10 月,诺基亚发布报告:" 我们可以很确信地说: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 [ 2 ]

在半导体领域,摩托罗拉同样自大且封闭。CPU 仅与同样封闭的苹果配对,谁曾想不到十年时间,被 IBM 的兼容机和 Wintel(Windows + Intel)组合打的溃不成军。而在 DSP 领域,摩托罗拉的 DSP 芯片只供给自家芯片使用。相反,老对手德州仪器则是 DSP 领域的 Intel,给包括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等各家手机厂商供货,越做越开放,越做营收越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