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美国科技标杆的陨落( 八 )

如果在手机领域手机和 DSP 部门能够配合好,以摩托罗拉的实力,仍能保持领先。可在罗伯特时代埋下的内部竞争种子,到克里斯时代已经成为了公司发展的毒瘤。自从手机商用以来,手机部门一直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奖励也如滔滔江水倾泻而下。在一次庆祝派对中,手机部门干脆雇了男模特,把他们涂成绿色,让他们身着大大的美元符号,高唱 "We ’ re in the Money" [ 3 ] 。同在一家公司,都为手机业务做了贡献,半导体部门却只能看着眼红。渐渐地,部门之间不但隔阂越来越深,思维也愈加封闭。手机部门和半导体部门、包括其他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各自为政,产品研发周期一拖再拖。

面对这些问题,克里斯不是无动于衷。首先,他在全球范围裁减 15000 人,杀鸡儆猴,希望把公司变为一个 " 快速、敏捷、轻快、灵活 " 的新实体。其次,拥抱数字技术,所有部门的研发重心向数字倾斜。再次,向互联网转型,克里斯招聘了 3000 人的软件工程师队伍,希望提供车载视频下载业务。最后,做提振品牌的精品手机,集中资金和力量研发超薄手机 " 刀锋 " —— RAZR V3。

不幸的是,新政还没有实行多久,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了。内外交困下,摩托罗拉股价从 2000 年 5 月的 60 美元(此前有过 1:2 的分股,股价近 120 美元)一直跌到 2003 年的不足 8 美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一时段内,诺基亚和高通的股价则逆势上涨了 500% 和 1100%。华尔街和投资者实在坐不住了,公开指责克里斯水平有限,并利用董事会向他施加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