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国,全球盛会--写在第二届进博会倒计时一个月( 二 )

在首届进博会上,孟加拉国达达公司创始人萨夫带着150多种该国特有的黄麻手工艺品前来。地毯、箩筐、包等特色商品受到了现场专业观众和采购团的欢迎,这让他“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被“中国热情”所感动,萨夫在首届进博会的展台上挂出了一条写有中文和当地语言的红布:“感谢中国人民的友善,让我们有机会来相聚”。借着进博会的“东风”,达达的产品在上海一家高端百货的艺术空间里进行了常态化的展示和售卖,中国的合作方还帮助达达公司开设了淘宝店,“试水”线上销售。

“今年我们将继续带来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绣产品,让更多的孟加拉国百姓有机会搭上‘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萨夫说。

互利共赢,是中国举办进博会的初心之一。西北的小县城里出现了“进博同款”新西兰牛奶的身影,加油站里卖起了东欧护肤品,进博首秀的医疗器械守护居民的健康……中国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博企业和经贸机构“安家落户”。

9月中旬,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迎来了第二批贸易投资机构的入驻。来自新加坡、克罗地亚等国的经贸机构纷纷选择在进博会的“辐射圈”——虹桥商务区内落户,折射出从贸易到投资、全方位加强开放和交流是市场主体的共同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