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喝的氧"又来了!是老技术重振旗鼓or炒作?( 二 )

通过关键词检索,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发现,相关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11年,当时是一款名为“氧典TM氧之泉高氧水”的“氧饮料”发布,通稿中将其定位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特殊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应用”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目前这款水在某宝上只有一家店销售,37元一瓶,5瓶以上购买27元每瓶。

那么喝氧究竟喝的是什么?是否就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并能达到供氧40分钟的效果呢?

另类“碳酸饮料”?

正常情况下,呼吸用的氧气要变成液体,需要加压或者降温,常压下气态氧气在零下183℃时变为液氧。很显然,可以喝的氧不会单纯是氧气,而是一种氧气溶液,将氧气更多地灌输到某一种溶剂中。

报道中提到的发明团队专家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教授徐礼鲜在2011年第一届全国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的一篇论文《液体辅助供氧新方法》中介绍了高氧液的制备和特性。大概原理为在光化学作用下,将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中的氮气置换出来,得到含氧气0.9%的溶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