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喝的氧"又来了!是老技术重振旗鼓or炒作?( 六 )

在静脉中输入高氧液体能够使得静脉血的含氧量达到动脉血的程度,进而产生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法的原理有一个非常相似的“老前辈”——双氧水静注治疗。也就是说输注供氧早有实践验证。

据《双氧水静脉注射作为内给氧疗法(综述)》一文中介绍,内给氧疗法始于1811年。早在1920年即有人应用双氧水静注治疗流感肺炎,但未引起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学者曾给一例失血性休克的伤员静注双氧水,配合输血抢救了生命而用于临床。1948年国外学者曾用3%的双氧水静注作动物试验,因产生了变性血红蛋白和气栓而使临床应用中断,后来中外学者继续进行了多次双氧水的安全度动物试验,确定了安全范围,临床应用屡有报道。

近十年来,此疗法在兽医临床上才得到广泛的研究及应用。虽然目前对这一疗法评价仍不一致,但由于方法简便易行,作用迅速,用于基层单位,仍是一种有效的内给氧疗法。

有读者在评论时对新闻的时效属性产生了疑问,文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分别为2002年、2009年,无论是发明还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都是在十几年前的事情,为什么会在2019年再进行宣传报道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