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对待Mate30概念股 华为去美化到国产化有多远( 三 )

新产品的国产化率的大幅提高,似乎令当前市场由华为概念而进入了集体狂欢模式,仿佛华为完全国产化指日可待,甚至认为其无所不能,即日便可一统天下。就在上周末,华为又宣布了已生产不含美国部件5G基站,这对华为概念来说无疑又是一剂兴奋剂。但是,不含美国部件是否真的就代表了全部国产化?市场还应保持一定的冷静。

━━━━━

“国产化”不同于“去美国化”

“国产化”跟“去美化”并不是一回事,而是两个概念。“去美化”是有意识地少用、最终达到不用美国部件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的国产化,尤其是在高端芯片上,以Mate30为例,核心部件的美系厂商替代中,最大赢家是吃下射频前端的(RFFE)日本村田制造所(6981.T),这也意味着国内的厂商在这个领域依然薄弱,并且,村田的技术水平实际上依然较美系大厂思佳讯、Qorvo、博通有一定的距离。类似情况尚包括存储芯片、AD/DA甚至FPGA等等,从这个角度看,“去美化”并不意味着在短期内实现全部国产化。

同时,就华为海思自身而言,IP指令集、代工、EDA这三大命门被海外掐断的可能性所带来的打击依然是毁灭性的。其中,IP指令集为英国公司ARM,占据了全球移动端绝对垄断地位。EDA工具是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软件工具,目前主要有Synopsys(亦为全球第二大IP提供商)、Cadence 、Mentor(已被西门子收购),全为美国或身处美国的公司,几乎形成垄断。这些虽然并非硬件的领域,却是足以点中华为海思的命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