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透视关键芯片国产化的回响【关键芯片篇】( 四 )

伴随着手机厂商的潮起潮落 , 芯片厂商同样历经走马灯似的换将 。 要知道手机芯片随着制式的升级、技术的进阶以及需求的改进 , 从百花齐放用MCU+DSP+ROM等十几个芯片和分立器件的工作 , 到如今一个SoC就已搞掂 , 顺潮流者兴的剧目也徐徐展开 。 到如今无论是欧洲的飞思卡尔、英飞凌、意法、恩智浦等 , 还是美国的TI、Skyworks、ADI、Agere、Broadcom、Marvell甚至几进几退最终功败垂成的英特尔等 , 都曾引发一团又一团的乱战 , 最后却又或难以持续投入、或战略失误、或策略调整、或并购整合等纷纷退出 , 诉写了一场有心无力的宿命史 , 而今全球手机芯片厂商只剩下战国六雄——韩国的三星 , 美国的高通 , 加上兜兜转转的苹果 , 中国的联发科、海思和紫光展锐 。

老兵戴辉告诉《集微网》记者 , 手机基带厂商的发展史也是赢家通吃的历史 , 毕竟芯片是面向全球化市场的 , 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 每一代的技术升级 , 基带厂商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也在增加 , 所需的专利储备和研发投资也在飙升 , 门槛也越来越高 。 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持 , 不可避免是无法持续的 。

今年5G手机基带再添变数:高通与苹果之间的专利许可纠纷大反转、英特尔宣布退出5G基带业务 , 再次洗牌 。 从2G到4G通信的20年间手机基带行业博通、英伟达、飞思卡尔等多家厂商陆续退出 , 而5G时代随着英特尔的退出 , 全球研发5G芯片的企业仅剩下了高通、三星、华为海思、联发科和紫光展锐 。 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周晨的感慨是 , 5G芯片门槛更高 , 需长期的通信技术与经验积累 , 诞生新品牌的可能性很小 。 同时 , 5G芯片设计的难度在加大 , 相比4G甚至提高了二三十倍 , 需先进制程的支持、向下兼容2G/3G/4G的频段同时扩大频段 。 而从发展的眼光看 , 5G让国内手机芯片厂商又站在一个通信网络革命的路口 , 而这个路口一定是中国手机芯片厂商的破局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