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透视关键芯片国产化的回响【关键芯片篇】( 六 )

趁着这些东风和大变局 , 日后在手机主芯片战场呼风唤雨的悍将相继出山:我国台湾企业联发科从2003年开始购买ARM IP , 进入手机和平板芯片市场 , Turnkey方案从2004年开始席卷中国 , 成就斐然 。 其后虽在4G时代因不支持LTE Cat7而马失前蹄 , 丢失大量订单 , 但在5G时代多番尝试王者归来 , 在今年5月联发科就已经领先发布旗下的5G SoC解决方案 , 并预计明年1月量产出货 。

从2001年展讯成立 , 到2013年紫光收购展讯 , 2014年又收购锐迪科 , 2016年整合为紫光展锐 。 展锐的发展不能不说2G是立足的基石 , 3G时代历经煎熬 , 4G时代锁定胜局 , 5G跻身第一梯队 。 目前在全球公开市场上 , 紫光展锐仅次于高通与联发科 , 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基带芯片商 , 彰显其在手机芯片领域的影响力 。 5G研发方面 , 紫光展锐投入上亿美元潜心研发 , 新型春藤510 “马卡鲁”寓意着紫光展锐的5G平台将以巅峰之势 , 引领全球5G发展 。

华为海思则属于另一类 , 基带和AP兵分两路主要服务于华为的战略目标 , 先期AP麒麟芯片不断试错不断迭代 , 2014年修成正果;而在2009年第一代商用LTE终端芯片巴龙700正式面世 , 虽然当时自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落后”产品 , 但却为华为打开了基带大门 , 亦成为华为手机上演传奇剧幕的“支点” 。 正如集微网创始人、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所言 , 前几年是手机拉着芯片跑 , 后几年则是芯片带着手机奔 , 实现了良性互动 。 而随着5G SoC成为5G终端大规模商用的必要条件 , 华为先声夺人 , 在新款麒麟 990 5G上集成了5G基带——巴龙5000 , 率先实现5G SoC的商用印证了其深厚功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