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透视关键芯片国产化的回响【关键芯片篇】( 九 )

半导体知名专家莫大康表示 , 中国半导体业提高国产化率 , 包括存储器、RF等不能操之过急 , 要扎实推进 。

戴辉更是指出 , 射频芯片相比数字芯片更难 。 目前国内还集中于中低端 , 向高端推进难 , 模组化则更难 。 在正常竞争的情形下 , 国外巨头如果打价格战 , 国内厂商将很难应对 。 在中美科技长期对决之势下 , 华为一方面在扶持国产替代产业链 , 另一方面也在自研射频芯片、模拟芯片 , 这一段时间窗口究竟有多长、时间机会有多大、国内厂商可进展到何种程度都很难说 。 而且据说美国一些芯片厂商正在争取恢复对华为供应 , 这样未来究竟如何演变就更难说了 。 国产化仍是一条艰难之路 。

而手机基带芯片厂商的成功哲学或许能从中借鉴 。 周晨提到 , 深厚的技术积累、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成熟的研发团队是手机芯片研发三大必要条件 , 缺一不可 。 以展锐5G芯片为例 , 春藤510从2014年底启动预研 , 斥资上亿美元 , 历时5年 , 数百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通过不断的迭代 , 顺利解决了5G基带芯片的一个个挑战 。 2G、3G、4G时代 , 紫光展锐积累的4000多项专利为5G基带芯片的研发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 此外 , 5G芯片的设计难度意味着需要更领先的架构思路 , 5G芯片马卡鲁技术平台的发布 , 不仅意味着展锐有了独特的架构思路 , 更让展锐在技术方面站到了“峰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