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东林书院有何故事?( 二 )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的发起人大都以儒家正统自居 , 他们积极参与政治 , 以顾宪成为例 , 他十分热衷于参与朝堂政事 , “风声雨声读书声 ,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 事事关心”这副对联体现了他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心 。 学术上 , 东林书院标榜“反王学”;政治上 , 它以“反阉党”闻名 , 对于前者 , 其实东林书院针对的是“王学末流” , 而非王阳明本人 , 代表了向程朱理学回归的趋向;对于后者 , 直接导致了东林书院的被毁 , 东林书院的发起者以“清流”的形象出现在朝堂 , 引起了魏忠贤的忌恨 , 天启五年(162年)八月 , 魏忠贤通过“中旨”下令削夺四位主要东林人士的官职诰命 , 并拆毁包括东林在内的全国书院 , 首先拆除了东林书院最重要的依庸堂 。 这一年的十二月 , 魏忠贤又发布《东林党人榜》 , 在全国公开通缉309名“东林党”人士 , 重挫了东林势力 。

依庸堂

天启六年(1626年) , 东林书院遭到全毁 , 东林人士被迫转移到无锡东南鸿山相间 , 在祠宇道舍中继续坚持讲学 , 远离了政治生活 , 当年顾宪成所作的这幅对联也成为东林书院曾经的写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