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写中的罗生门现象之二( 二 )

洋务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之所以被全盘否定 , 主要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 反对“资封修” , 所以对于封建官僚的活动评价很低;而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出现 , 主要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 ,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 并且这一时期 , 由于“双百方针”的恢复 , 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解放 ,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肯定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

值得注意的是 , 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还有一个 , 那就是史观的不同 , 20世纪70年代 , 革命史观流行 , 洋务运动自然会遭到否定 , 80年代之后 , 现代化史观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故对洋务运动的正面评价也越来越多 。 除了上述两个史观之外 , 还有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等 , 比如 ,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主流观点是鸦片战争 , 这是坚持革命史观所得出的结论 , 而学者许苏民就认为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明万历九年(1581年) , 他认为“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首要标志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在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转型过程中 , 1581年(明万历九年)具有关键性” , 因为该年确立了“一条鞭法” 。 这种观点就是坚持了内部取向史观; 而学者李殿元则依据全球史观 , 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上限 , 在他看来 , “历史学公认近代史应当指资本主义时代” , “世界各国近代史的开始??????必然以资产阶级为主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