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诺奖擦肩而过是怎样一种体验?她说:也挺好( 五 )

休伊什和贝尔等人于1968年1月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摘要提到了中子星,休伊什是第一作者,贝尔是第二作者 | 来源:参考资料[8]

论文发表后,迅速引起了天文学界的关注。很快,天文学家确认贝尔发现的脉冲射电源就是旋转的中子星。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直径很小,密度极高(方糖一样大小的中子星物质的质量就有10亿吨)[9]。但自从中子星这个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后,一直都只是一种理论猜想,而没有观测证据。此前,有科学家曾经提出,如果中子星旋转,具有磁场,就会发出电磁辐射。

贝尔的观测结果与理论预言十分符合,有力地证实了中子星的存在。1968年3月,休伊什根据“脉冲恒星”(pulsating stars)的组合创造了脉冲星(plusar)这个单词,为新发现的天体命名。[6]

与诺奖擦肩而过是怎样一种体验?她说:也挺好

图4/8

中子星是天文学家能够直接观测的密度最大的天体。如图所示,质量为50万个地球的中子星的直径只有约20千米,或者和曼哈顿岛的大小类似 | 参考资料[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