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城市大脑,一场换了名字的智慧城市PR还是五十年后的人类登月?( 二 )

通过城市大脑,在最早的试点萧山区,506台超级云计算服务器搭建“飞天云”通用计算平台已经接入1400路视频、2018多亿条数据,日均节省时间由2017年第四季度的3404小时每人次,提升为18442.5小时每人次,增幅达到442%,换算成年溢出效益2.1亿多元。救护车在不闯红灯的前提下,到达救护地点的时间被整整缩短了50%。

不止于此,从市场层面剖析,除过阿里的城市大脑,包括腾讯的wecity、华为的智慧城市,以及海康威视的智慧城市、浙江大华的城市之心,一众不同身份的参与者正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浪潮之中。他们将AI与一众现代技术结合起古老的城市管理经验,作用于城市的治理,短短三年时间,代码与服务器构建起了一座座虚拟的“罗马城”

那么这一座座虚拟的“罗马”是如何建成的?它对视频产业,对数据产业乃至对于城市规划,它又究竟改变了什么?与此同时,这个市场上,真正的竞争格局又是怎样的?

对此,智东西与包括阿里集团副总裁华先胜、阿里云数据智能事业部产品总监朱金童、宇视总工朱兵、千方捷通总经理助理吕晓晨以及一众同行业竞争者、旁观者进行了深入交谈。我们试图旁观这个行进之中的千亿产值样本成长,以及科技对于一座城市带来的改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