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城市大脑,一场换了名字的智慧城市PR还是五十年后的人类登月?( 四 )

但AI可以。

在今年四月的香港贸发局国际资讯科技博览会上,哲学出身的王坚告诉了所有人这一数字:

“杭州非车流高峰时期,路上大约有20万辆车;最堵的时间段,路上仅仅大约有29万辆车——只是增加了9万辆车。”

原创<br> 城市大脑,一场换了名字的智慧城市PR还是五十年后的人类登月?

当然,这不是依靠走街串巷挨家入户的问卷调查得到的,也不是站在杭州最高的清凉峰上一辆辆的数出来的。

它的背后是汇聚了4500路杭州主城区摄像头数据的城市大脑。在这个城市大脑之上,每天有来自杭州市70余个部门和企业的数据汇聚于此,日均新增数据8000万条以上,包括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的数据全部在其上昼夜不停的生成、汇聚、运转、计算。

落地的三年中,它不仅以庞大的代码与视觉图像洞悉了这个城市中每个角落的一举一动,同时也在实时优化这这个城市的运转与调度。拥堵治理、自动报警、视频内容识别、智能红绿灯接管……一系列基础而又利民的工作,正在这座大脑之上,精准的运行并发挥着作用,成为城市治理过程中光辉而又隐秘的存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