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趣闻( 三 )

另外3位女性及其获奖原因分别如下:1935年,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因合成新的放射性核素荣膺诺贝尔化学奖;2009年,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因在酶研究等领域的贡献荣膺诺贝尔化学奖。

3人两次获奖

在迄今所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有3位得主两次摘得诺贝尔奖的桂冠。

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梅开二度”,曾经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以及唯一获得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人。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上世纪70年代提出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又称“桑格法”,于1980年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另外还有两位跨界高手:居里夫人继1903年获得物理学奖之后,又于1911年摘取化学奖;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分别将1954年的化学奖(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而获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纳入囊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