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趣闻( 四 )

史上最强“诺贝尔奖家族”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被授予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居里夫人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与丈夫约里奥-居里一起被授予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幼女艾芙·居里则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并嫁给了亨利·拉波易斯,而亨利于1965年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

父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并分别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例子还有: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其子乌尔夫·冯·奥伊勒是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其子罗杰·D·科恩伯格于2006年捧得诺贝尔化学奖。

“混搭”成风

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百年颁奖历史,可谓“混搭”成风,与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并没有明显界线。不少人的获奖成就并非出自传统的化学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因此诺贝尔化学奖也被调侃为“理科综合奖”,还曾出现过“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物理学家、以奖励他们的成果有益于生物学家”之类的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