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土了一批明代火铳,铭文令人疑惑,学者:宝源局功不可没( 三 )

\r\n

\r\n但是 , 这样梳理明代火器的发展历程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出现——如果将洪武十三年作为明代设立火器生产部门的起始年代 , 那么洪武十三之前明军装备的火器又是由哪个部门生产的?\r\n根据史料中的记载 , 洪武十三年之前 , 明军至少有三次大规模使用火器取得战争胜利的记载:\r\n1、《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 , 朱元璋平灭陈友谅的洪都之战中 , 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邓愈曾“以火铳击退其(陈友谅)兵”;\r\n2、《明史》中的记载 ,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中 , 双方都拥有大量大口径火铳;\r\n3、《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 , 朱元璋攻灭张士诚的平江之战中 , 徐达曾于城外设敌楼 , “每楼施弓弩、火铳于上 , 又设襄阳炮以击之 , 城中震恐” 。 \r\n洪都之战、鄱阳湖之战、平江之战都是朱元璋问鼎天下的过程中相当重要的战役 , 火器的装备量定然很多 , 而要维持充足的供应 , 没有一个具备大规模火器生产能力的部门是不可能的 。 遗憾的是 , 史料中却没有明确记载当时具体是哪个部门负责火器的生产 。 \r\n幸好 , 河北省赤城地区出土的一批明代火铳为我们揭开了这个部门的神秘面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