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要把自己打造成全球规模的电力企业( 四 )

今年,壳牌与瑞典-韩国合资企业CoensHexicon公司签署了一项联合开发协议,共同开发、建造和运营一座距韩国海岸线40公里的海上漂浮式风电。

此外,壳牌还联合Innogy、Stiesdal海上技术公司,在挪威投资1800万欧元,建立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除太阳能和风能外,天然气发电将成为重要补充。

“一旦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比例达到50%-60%,无法进行电气化的这部分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将承担主力。”魏思乐表示,天然气可对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进行很好的补充,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壳牌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商,供应能力占到全球天然气供应量的25%。去年,壳牌天然气一体化业务利润达100亿美元。

据魏思乐介绍,壳牌在北美、欧洲、巴西、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区,已成为当地市场主要的电力交易商之一,接下来,将在发电和电力销售领域进行更多布局,活跃于电力的整个价值链。

“这意味着,壳牌不只在太阳能、风能、氢能、电池技术等方面继续投资,且会投资更多针对客户的解决方案,比如家用电池系统以及数字化的售电系统。”魏思乐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