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均辉受邀对话李国威:国潮崛起下的品牌定位与营销之道( 四 )

顾:中国企业要想从中国产品走向中国品牌,要做到思维的转变、思想的变革。2018年,中国的制造业GDP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所以中国在产品制造上已经做到了登峰造极。

但是中国企业的转型意识却并不强烈。全国共有法人单位2000万个以上,然而真正意识到要从产品思维转向品牌思维的可能不超过10%。所以这一转型任重而道远。

2、产品思维or品牌思维,决定你是做一时的网红还是百年品牌

李:如果要从产品思维转向品牌思维,企业家应该如何走出第一步?

顾:如果企业只把重点放在产品层面,消费者就会货比三家,只买性价比高的,而企业在同质化生产下也会过得很艰难,因为拼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如果企业可以让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品牌上,就能成功地跳出价格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茅台。一瓶茅台,加上包装、宣传的总成本不过几十块钱,却能卖到上千元。但其实99%以上的人可能都喝不出来它和赖茅的区别,他俩唯一的区别就是品牌。

企业家如何从产品思维转向品牌思维的问题,我也在苦苦思考,现在能找到的答案就是要让企业家“足够痛”。这个很难,因为七八十年代的企业家们正是靠着产品的成功才赚到了第一桶金,让他们革自己的命太难了。只有遭遇了来自竞争对手的重创,让他们的生产经营遇到挑战,甚至出现悬崖似下滑,他们才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战略,从产品思维转向品牌思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