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公司作别A股 用脚投票“垃圾股” 退市或常态化( 五 )

“面值退市股增多,是市场化运行的结果,市场开始抛弃一些公司了,也反应了投资者越来越成熟”,王骥跃称,“让这些公司退市,比强制性行政退市的阻力要小很多,企业也有挽回的余地,也会更重视投资者。”

董登新也持类似观点,“面值退市是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退市标准,将来或会在A股市场发挥核心作用”,他说。

在王骥跃看来,“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市场化退市的力度,修改市场化退市的指标,除了面值退市外,无成交量的公司和股东人数过少的公司也有‘危险’。此外,科创板提倡的空壳公司退市也可能会应用到其他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求生欲满满”的公司,往往会尝试通过增持、重组等方式“自救”。在此情况下,重组规则会对这些股票有一定的影响。市场也曾经讨论重组法律法规及壳资源、ST股炒作之间的影响。

王骥跃坦言:“重组是公司的权利,公司当然有权利寻求避免退市的各种措施,包括重组。重组是交易,是市场化的机制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合法合规的自愿交易解决了退市问题,那么重组和退市机制并不冲突,但是要避免出现相关负责人因此逃避惩罚的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