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轮市场进入调整期 全产业链打造是大势所趋( 三 )

中国邮轮市场进入调整期 全产业链打造是大势所趋

海上风光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拐点已来?

国际邮轮协会(CLIA)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邮轮游客量达到2850万人次,同比增长7%。

国际邮轮协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乔尔·卡茨认为,未来8年可能会有160艘新邮轮,这样的增长规模需要配套大量的船员,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于稳定、负责任的旅游以及环保方面的敏感性越来越高,行业内的相关参与者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最新发布的《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9)》认为,尽管2018年陆续开始探索运营的中资邮轮面临着运营经验不足、经营亏损巨大的压力,但随着邮轮经济政策进入红利释放期,中国本土邮轮运营已进入“国家队”时代,相较于民营邮轮公司具有更好的资源和平台优势。

在2019Seatrade亚太邮轮大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就中国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了中肯的研究建议,比如:当前各地邮轮接待量与港口能级严重失衡,部分港口甚至无邮轮停靠,需要进行全国“一盘棋”的邮轮总体规划;在前期的邮轮研发设计阶段,面临着投入大、几乎无收益、高风险的困境,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所以亟须保税加工等便利化政策以及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