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下田,农民上岸( 二 )

阿里下田,农民上岸

立志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正在将业务渗透到一切有买卖的地方,相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农业的生意是最难做的,数字农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什么是数字农业?先从一个大米的故事说起。

01

内蒙古大米的故事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有着千顷良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其成为著名的“有机食品之乡”,盛产优质水稻,然而一直是小农模式主导,农民靠天吃饭、自种自收,水稻种植缺乏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兴安盟水稻缺乏品牌,利润微薄,农民只能实现温饱,兴安盟自1988年成为国家级贫困县以来已有30年。

2018年9月,阿里巴巴大农业团队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政府及当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包销当地4万亩优质水稻,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农场。

在种植前,阿里基于消费大数据指导选种,先让一小部分农户试水,不再种植一斤不到2元的普通的国家储备粮,而是发挥地理和气候优势种植每斤4.9元的高端精品粮。在2018年双11市场测试成功后,今年新品种开始规模化普及到5万亩田,已占当地产区四分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