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下田,农民上岸( 五 )

这样的转变会让所有农业参与者受益。

农民将在数字供应链的帮助下提高种植、流通和销售各环节的效率,在同样土地面积下获得新的利润空间,不再只是价值链的底端玩家,而是参与利润分配。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落地的当地农民收入都翻了几倍。当地农业结束小农模式,走向了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消费者可以定制全国任何原产地的农产品,看到农产品种植过程,菜篮子更安全、放心和优质。基层政府可更有方向地推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物流、金融、流通、农资、农机),整合电商、农科、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

阿里巴巴的数字农业基地采取独特的模式,其以订单农业和智慧农业为抓手。智慧农业将互联网、IoT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农业产前、中、后八个环节:“耕、种、管、收、仓、工、贸、运”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进而实现农业智能化。订单农业则是建设产-供-销三大中台,通过电商新零售的数据实现按需种植生产,通过互联网实现营销推广形成原产地品牌,再通过电商新零售的通路打开销路,帮助农民增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