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赚钱难,医疗影像AI难觅新故事?( 二 )

从2018年开始,质疑声不断涌现,医疗人工智能先行者IBM Watson频频陷入舆论风波,AI又被诟病为医生们不常用的功能键,医疗AI公司难寻商业模式遭遇“C轮死”。

丁晓伟在2016年创立体素科技,这位80后创业者对资本环境的感受更为真切,“2017年不观察直接投;2018年就已经比较谨慎;而今年,投资人不是不关注,是已经很了解,他们在找真正有突破口的地方,而不是已落地七八百家(医院)但难以盈利的公司。”

一年半前,在一场人工智能峰会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教授直言,“医疗影像AI火起来应该是在两年左右,现在热度非常高,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AI的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

随即刘士远又抛出一系列问题:“医学影像AI到底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产品聚焦到什么领域?上下游产业怎么紧密结合?产品怎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虽然这一年半中,这些问题相继有了答案,但医疗影像AI已经不再传来新故事。

从方骢的观察来看,医疗AI的泡沫在破碎、在挤压。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变化开始显现:2019年,医疗AI的融资额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头部公司的融资额在增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