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上市失败,孙正义达不到马云的高度( 五 )

资金到位 , 孙正义就立即将工作模式切换到了“投投投” 。 这笔千亿资金原计划分四年投完 , 然而从首轮筹资完成到现在 ,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 , 孙正义就把基金中一大半的钱投出去了 。

WeWork为何失败

那么 , 孙正义的错误仅在于一时疏忽 , 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 事实上 , 孙正义很可能并没有真正搞明白WeWork这类企业的本质和商业模式 。 尽管在对外宣传和招股书上 , WeWork都尽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用互联网技术驱动的高科技企业 , 但当我们揭开那些花里胡哨的掩饰 , 就会发现其本质不过就是一家低价租入、高价租出的企业 。 用通俗的语言讲 , 就是“二房东” 。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 , 它其实并不是一家所谓的平台化企业 , 而是彻头彻尾的管道型企业 。 尽管相对于同类企业 , 它确实有其特点 , 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

管道型企业需要先买后卖 , 因此需要高昂的成本;而平台型企业则不同 , 它做的是连接 , 因此固定成本可以很小 。 尽管WeWork一再宣称自己和传统的办公租赁企业不同 , 不自己建房 , 是一家轻资产企业 , 但其租入房产所需要的资本也同样是巨大的 。 自有房产的租赁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 , 它其实也同样需要面对 。 事实上 , 与那些自有房产的租赁者相比 , 类似WeWork这种“二房东”模式反而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 例如房租的临时加价、临时毁约等 , 这些从本质上决定了它并不会更加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