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发牌百日回顾与展望( 八 )

图4/5

但在当前5G网络建设采用NSA架构只能支持eMBB应用场景的前提下,即使其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比4G提高10倍,在满足室内应用场景下的4K/8K高清视频、3D视频、AR/VR等需求上,5G的增强移动宽带相较于“千兆光网”的固网宽带,看不到什么特殊优势。

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对网络稳定性有更高要求的、本身就是室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言,百兆光纤即可完美解决,为什么还要花成倍的成本来建5G基站予以实现?

更何况5G主流频段的中频3.5GHz穿透性差,靠室外宏站无法满足室内信号需求,在同样需要拉入光纤、布设小微基站的情况下,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低成本就高造价地依托5G网络来实现?

至于无人驾驶,主要是靠车辆自身的通讯模组与其他车辆和附近环境的近场通讯来实现低时延的信号交互,因此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即使SA架构下的uRLLC从时延和建设成本上都无法满足自动驾驶对于安全性和覆盖深度的需求,哪里有NSA的用武之地?

因此,在当前的5G网络建设采用NSA架构只能支持eMBB场景下,运营商把一些低成本的固网宽带就可满足的应用需求和5G嫁接到一起,用以制造传播噱头、进行广告宣传,甚至是培育市场都有情可原,但如果运营商真把这当做5G的收入来源,到了要真金白银地进行投入并希望使用方为此买单的时候,恐怕才是要为5G的投入与产出算真账的时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