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印度贫民窟边上长大( 三 )

结果让大多数人大跌眼镜。例如,免费或有补贴的蚊帐、水氯化片(用来净水)、学校教育或避孕药的发放,经常被莫名其妙地拒绝使用。这些可以拯救生命的赠送品,却遭遇了令人费解的冷漠对待。

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印度贫民窟边上长大

而广受赞誉、认为是解贫灵药的小额信贷,事实上也不如人们想象得那样具有革命性。但是巴纳吉也并没有急着把此前的结论一竿子打翻,因为他发现,对援助的提供机制进行微小的调整,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其效力。

例如,在播种时向肯尼亚农民提供半价肥料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没有在收获期攒下足够的钱来购买。但是,在收成后,农民有了负担能力,此时向农民出售全价化肥券,等到播种时再兑换成肥料,可以使肥料用量增加50%。

当援助手段能考虑到受援助者生活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重新精心设计之后,援助才会开始像杰弗里·萨克斯想象的那样发挥作用。

“这本书不会告诉您援助本身是好是坏,但是会说出特定的援助实例是否有好处。” 巴纳吉和迪弗洛写道。他们的研究最强调的一点是,援助并不是黄金箭,并非都能正中靶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