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消费场景融合之痛:机构倒闭 学费分期还得还( 五 )

“借贷关系是发生在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且是真实存在的,就好比贷款消费,不能说东西不见了,就不再还钱了。”一位银行业人士对采访人员说道,“也会有用户说,培训机构和借贷平台是连在一起的,不培训了自然就不用还款。但就算机构跑路,借贷平台其实在一开始就把用户的学费全部支付给了机构的。”

换言之,借贷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受害者,当教培机构不能如约提供服务时,学员兼借款人的利益受损,会极大影响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而平台不仅要遭受损失,很多时候还会面临声誉风险,形成一种双输的局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亦对采访人员表示,借贷平台只是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而金融产品的选择权是在用户身上,只要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也未发现金融机构与合作机构有不法行为,借贷平台则没有义务承担责任。

那么应该如何防范培训机构跑路的风险?“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对所选择的品牌、分期的期限等做判断。”前述资深从业者告诉采访人员,“相比借贷平台,消费者的确更难了解培训机构的财务情况,所以自身要根据风险偏好选择适当的产品,再者期限也不要过长。”另外,他还称,尽管是借贷平台和用户之间建立了关系,但由于场景分期的特殊性,平台仍需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比如关注教育机构成立年限、学生规模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