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激活国家级“非遗”,资本市场追捧的匠人精神( 二 )

提起“非遗” , 脑海中浮现的是传统的宁静 , 是岁月的流逝 , 是产品的晦涩难懂 。 大力推广“非遗” , 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群体 , 因为他们代表未来 。 但年轻一代如今关注的是抖音上一条条快餐视频 , 是视频平台一个个抖机灵抖包袱的段子 。

走马观花 , 无不惊艳非遗艺术之美;浏网览报 , 无不惊喜非遗政策之密;然而深入街巷、走进现场 , 又莫不惊叹非遗传承之艰、传播之难 。 如何把宝贵的“非遗”产品推送到年轻人面前 , 如何让年轻一代喜欢“非遗” , 是摆在非遗传承推广人面前的重要问题 。 利用互联网等新渠道新方式展示“非遗”产品是解决问题重要方法之一 。 80后董恒江所创立的全国第一个“花丝”工艺品牌对于非遗传承而言就特别具有示范意义 。

“我不是传统的工艺人 , 我是一个非遗品牌创始人” ,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 PHOEBE STYLE花丝工作室创始人董恒江不断强调这一点 , “在工艺革新之上 , 我们投入更多的是品牌运营和市场营销” 。 他和团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为主打 , 以开拓21世纪珠宝饰品设计精神为己任 , 将传统工艺与时尚潮流紧密结合的中国文创珠宝饰品跨境电商运营平台 , 并将实花丝技术跨界工业设计 , 实现21世纪花丝的复兴为福柏的奋斗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