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激活国家级“非遗”,资本市场追捧的匠人精神( 五 )

目前的花丝生产的高端路线是在精美的花丝工艺之上镶嵌和田玉和宝石 , 一件珠宝价值几十万 , 消费群体局限性太强 。 而现实中的低端路线就是传统的手工作坊方式 , 不能量产、耗时长、产品价格很高、市场流通性很低 , 而且销量也很低 。 董恒江所走的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端路线 , 也就是亲民路线 。

董恒江希望可以借助机器实现工业化生产降低成本 。 “我试过无数次的3D打印、钢模等工具 , 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才终于成功了 。 ”在这个过程中 , 董恒江把大量精力用在机国外进口器的选用和改进上 , 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访遍国内外的工厂 , 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 , 最终在德国一家军工厂才找到合适的机器 。

科技的研发实现了花丝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 不仅突破了手工制作的局限 , 而且解决了人工和成本的局限 , 但要解决花丝的消费群体还要依循文创激活 。 董恒江告诉我们花丝与产品对接设计来源一是中国传统器物 , 迎合现代点线面的审美 , 这也是得益于乔布斯的简约风格 , 另一方面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 这点很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