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之夜|悬挂辱华品牌H&M广告,斗鱼真的只有“7秒记忆”( 二 )


事实上 , 斗鱼已经连续三个季度由盈转亏 , 且亏损环比大幅扩大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详细来看 , 斗鱼第二季度直播服务营收为21.78亿元 , 与上年同期的23.20亿元相比 , 同比减少了约6%;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为1.59亿元 , 与上年同期的1.88亿元相比 , 同比减少了约15.7% 。
可伴随直播和广告业务营收的同比下滑 , 斗鱼各项成本费用却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 财报显示 , 斗鱼二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95亿元 , 比上年同期的1.42亿元 , 同比大增了107.6% 。
究其原因 , 在于用户的缓慢增长以及付费意愿的下降 , 所以斗鱼不得不提高促销活动以及品牌营销的支出 。
财报显示 , 斗鱼二季度平均移动MAU达6070万 , 较上年同期的5840万 , 同比增长了3.9% , 增速已然放缓;平均付费用户数达到720万 , 较上年同期的760万 , 同比下降了5.26% 。
可怜的斗鱼 , 内忧未除、外患又至 。
9月初 , 监管部门又颁布《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 , 虚假诱导消费的行为被明令禁止 。 要知道 , 斗鱼二季度营收中 , 来自“直播打赏”的收入有21.78亿元 , 占总收入的93.2% 。 这一禁令 , 对斗鱼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
常言道 , 数据不是孤立的 , 它是公司内部问题最理性最真实的反映 。
从表面上来看 , 在直播和广告业务的营收双双下滑的同时 , 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过大是导致斗鱼亏损的直接诱因 。 但本质上 , 斗鱼之所以没能“跟上队伍” , 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
选错了经营模式对弈多年 , 虎牙和斗鱼有着不同的经营风格 。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数据显示:在2020年1月至9月 , 两大直播平台Top200头部主播收入占比统计中 , 斗鱼Top200头部主播收入在平台总收入贡献占比为42.19%;而虎牙方面 , 这一数字为31.46% 。
不难看出 , 斗鱼的营收更依赖头部主播 , 如旭旭宝宝、PDD、小团团等 。 虎牙的重点则是中腰部主播群体的价值开发 。

来源:主播八卦网
头部主播具有“明星效应”的优势 , 但天花板明显;而中腰部主播群体数量庞大、成本也相对较低 , 综合性价比高 , 对平台来说 , 潜力更大、发展空间更宽广 。
斗鱼持续依赖头部主播 , 后果就是造成整个平台产生虹吸效应 , 导致头部主播身价暴涨、薪资高昂 , 在与平台进行打赏收入分成时占比也逐渐增高 。 另外 , 在面对更有吸引力的平台诱惑下 , 部分头部主播甚至违约跳槽 。
此为斗鱼掉队的原因之一 , 原因二则为版权问题 。
如果说曾经的游戏直播平台主要依赖用户打赏抽成和广告收入 , 那么未来的竞争点或在电子竞技赛事及其相关附加值上 。 这一方面 , 虎牙的优势太过明显 。
以两家最新财报数据来说 , 二季度虎牙共拥有122项赛事版权 , 其中包括斥巨资20亿元与LPL为期5年的独家版权 , 除此之外还有45档自制节目;而斗鱼的赛事版权数量仅为50项左右 , 外加自制电竞赛事80多场 , 以及10余档优质PGC节目 。
其实赛事资源的不足 , 也让斗鱼一直以来在侵权问题上备受争议 。 今年6月斗鱼就因侵权 , 被判赔偿虎牙经济损失100万元及合理开支约6万元 。
原因三 , 斗鱼和虎牙有着不同的内容生态和营收策略 。
两大平台的内容经多年发展 , 虎牙始终在走游戏电竞+泛娱乐的内容多元化道路 , 而斗鱼则更专注于游戏、电竞赛事直播 。
以两大平台的首页展示来说 , 虎牙直播的首页除了会推荐部分热门的游戏主播、电竞赛事之外 , 还会推荐一些舞蹈、户外、一起看等泛娱乐的直播内容 。 反观斗鱼方面 , 首页几乎都是游戏直播 。

注:上图斗鱼、下图虎牙
虎牙的内容多元化 , 利好非常明显 , 以礼物打赏来说 , 娱乐分区的主播要远超过游戏板块 。 所以在变现能力上 , 内容多元化的虎牙要比斗鱼更为出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