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0座公厕装上了“大脑”,将来会有多聪明?全国首个建设导则出炉( 三 )

装上“大脑”的公厕,具备了记录、存储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可以为上海公厕的规划建设“献计献策”。这些智能公厕获得的大数据将为上海更科学合理地布局公厕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而以往,管理部门更多依靠统计数据、公厕管理员经验判断、公厕周边区域发展规划趋势等来决定公厕的布局、男女厕位比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像邯郸路公厕这样的智慧厕所在上海约有150座。其中,普陀区智慧公厕的覆盖面最大,全区80%的公厕已纳入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用户管理、人员考核、设备报修、公厕自查和质监记录等功能,前端和后台数据同步,实时传输。

上海150座公厕装上了“大脑”,将来会有多聪明?全国首个建设导则出炉

数据平台连接着每一个公厕内的“大脑”

将来,更多的智慧公厕将出现在上海需要它们的地方,上海现有的150座智慧公厕将成为参考模板。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透露,全国首个地方性智慧公厕建设规范文件《上海市智慧公厕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近期已出台,将指导上海智慧公厕建设的设计和运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