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垃圾分类”遇冷 谁来取代“小黄狗”?( 九 )

此外,爱回收还开发了物流精算系统,借助大数据来精简物流和人力,比如优化收运车的线路,出车一次可以尽量覆盖更多的小区、尽量满载而归,从而降低运维成本。

不过,由于可回收物收运场站缺少导致收运成本增加的问题,仍是这类企业很难跨过去的坎。

陈雪峰坦言,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在杨浦区的支持下,爱回收已在该区7个街镇设置了中转场站,区域内可回收物的短驳成本控制在三四百元/吨,而如果没有中转场站,相关成本至少翻一倍以上。

四、未来:流量变现?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不计成本地大规模投放智能垃圾设备,最终目的不是靠收卖破烂来盈利,而是要靠“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来实现流量变现、吸引投资。

鑫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生此前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就曾表示,只靠收运可回收物,盈利模式太单一,风险高,最终还是要靠机身广告和流量来维持智能垃圾设备的正常运行。

按照每800户居民配套1台智能垃圾设备来测算,预计一家企业要在上海投放8000台至1万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届时,企业可以靠出租机身广告和内部空间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也可以通过在线回收平台的广告推送、竞价排名等方式来变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