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晚年为何如此悲惨?深度解析抗倭英雄的背后( 二 )

一、将门教育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 , 其父亲曾任江南漕运把总、山东总督备倭、大宁都司掌印、神机营副将等职 , 不过由于戚景通为官清廉 , 两袖清风 , 因而戚继光的童年过得并不富裕 。 戚景通56岁时才生下戚继光 , 与众多父亲不同 , 老来得子的他 , 不但没有惯纵自己的孩子 , 反而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 。 他亲自指导戚继光读书、写字、练武 , 除此之外还反复教诲戚继光为人处世与护国安邦的道理 。 戚景通希望戚继光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 , 于是想方设法激发戚继光对于军事的兴趣 , 如经常鼓励戚继光进行军事游戏 。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 , 年幼的戚继光直接把学习军事当作了日常 。 因此 , 戚继光自小就打下了厚实的军事基础 , 这也难怪其能将倭寇杀得片甲不留 。

戚景通的家训不止于军事 , 其对戚继光的生活态度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 戚景通几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国家的军事建设 , 绝无半点贪慕虚荣的念头 。 而他的这种品性也影响着戚继光 , 如某一次 , 戚家刚好修理房子 , 工匠向戚继光建议两楹之间修建十二个窗户 , 戚继光不敢自作主张 , 于是便向父亲禀告 , 戚景通听后 , 不但果断拒绝 , 还批评戚继光贪慕虚荣 。 甚至有一次 , 戚继光仅仅就因为穿上比较考究的鞋子 , 就被戚景通狠狠地训斥 。 而这也使得戚继光自小就养成了比较正直的价值观 , 而正是这种正直的价值观使得戚继光能够成为抗倭英雄 , 同时也造成了戚继光晚年的悲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