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中的下沉市场:农村与小镇青年支撑 也有成长的烦恼( 四 )

肖新艳在分析下沉市场消费主体构成时表示,其主体架构第一是农村市场,第二是三四线城镇,第三是“小镇青年”。这些区域为什么有这么大消费增长力量?肖新艳表示,近几年农村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支出增速都比城镇快,因此农村支撑起高速的消费能力。在三线的“小镇青年”虽然收入不一定比一二线高,但是他们压力没有那么大,有更稳定的消费需求。

从高速发展到新阶段

近期,与拼多多用户重合度高达55%、主打比拼多多更下沉市场的社交电商平台淘集集爆发商家要求拿回货款的集中挤兑。仅在温州区域内遭遇损失的商家就超过两千,大多数拖欠资金在10万~50万元不等,也有很多超过百万。

质量之外,产品与模式的下沉常常并不匹配到合适的服务。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表示,服务到位需要发展过程,目前在五六线城市与农村的确还存在很多现实困难,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交通问题、通信问题,包括二次收费等都存在。

徐洪才对此表达了认可态度,他称,这个逻辑就像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服务,大银行要做大客户、大项目,因为它有规模优势;而零售业务长途跋涉,不成规模,且个性化,中间成本必然上升,同时利润率会下降,与高质量之间必然存在矛盾。那该如何将分散的、不成规模的服务与消费提升到一定规模,徐洪才认为,这就需要平台公司从供给侧入手,通过先进技术集合市场需求,再带动相关产业变革。如万物互联、一物一码的追溯机制,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已经在信用管理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保障。另外村村通公路,设施互联互通,交流、物流、通信设施、金融等服务条件已初步具备。当然还有很多遗漏的地方,因为中国太大,所以需要时间和过程。“在下沉市场之中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表面上看是外延扩张过程,实际也伴随着挖掘内涵,因为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徐洪才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