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医养拓荒者陈志权:站上大健康产业肿瘤预防的大风口( 三 )

然而使他真正确定“森林医养”这一方向的原因,则来自于对国内大城市医院“一号难求”状况的反思。

2016年,陈志权观察到,在一些大医院里,皆是一派人满为患的景象,“医院已经不是超市而是早市了,人挤人,挤不进去。尤其在肿瘤医院和协和医院,很多外地过来看病的,都是沮丧个脸,背着个包,拿着片子在门口蹲着,要不然是排不上专家号,要不然就是等不上床位。”

实际上,看病难和医患间的供需矛盾,以及病越看越多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陈志权并没有只从治疗的层面去认知矛盾,他和身为医生的朋友一致认为解决这一矛盾还需从疾病的预防上着手。

“大部分疾病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说肿瘤医院研究食道癌的并发过程,大约5到20年的过程。如果在这个漫长过程中早期就能发现并进行干预,就很容易恢复到正常健康状态了,”很多肿瘤和常见的三高疾病都是如此的,基于这一研究和思考,陈志权开始寻找预防慢性疾病的办法。

最后,他选择了“森林医养”这条道路。

2、为什么是森林医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