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隔空操控的营销!手机3D视觉背后产业链真相( 八 )

当前 , 结构光三维视觉技术和TOF三维视觉技术的应用场景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 但随着两者各自短板的补齐 , 它们的应用场景交叉领域将逐渐变大 , 这在“人脸识别”、“隔空操纵”等应用上已有苗头 。

仍以“姿态感应”这一交叉领域为例 , 可以替代TOF技术的技术方案其实也已经取得不错的落地效果 。 谷歌近期发布的Pexil系列的隔空操纵功能采用了自研的Soli毫米波雷达;今年召开的CES Asia电子展上英特尔展出的“手势识别”三维实感技术 , 应用的则是3D结构光技术 。

▲通过毫米波雷达来探测手势动作

除此之外 , ”隔空操控”还能够借用第三介质实现 , 比如三星Galaxy Note10就是在S Pen笔内增添了陀螺仪跟加速度计 , 来实现隔空拍照、翻页等功能 。

目前 , 虽然TOF技术具有探测距离较远、受物体纹理影响小、节省空间和算力等优势 , 但局限也很明显 。 TOF深度相机感光元件成本高、功耗和发热量较大、分辨率较低等问题还比较显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