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了好几年的慢充终于解决 iPhone你还真倔强( 六 )

其实目前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快充标准 , 手机厂商也不断推出并升级自家的快充协议 , 如一加的WARP闪充(30W)、华为的Super Charge(40W)、VOOC闪充(50W) , vivo Super FlashCharge(120W) 。 目前来说最快的应该就是vivo Super FlashCharge(120W)13分钟就能充满 , 是目前iPhone使用的PD快充最高功率的5倍+ 。 在安卓厂商的快充技术已经进行了快速的迭代到非常成熟的时候 , 苹果出手了 , 2017年9月 , 苹果发布的iPhone X、iPhone 8/8 Plus三款手机中增加了USB PD快充 , 在夸赞苹果为快充领域做出的贡献的同时 , 也不免想想苹果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推动PD快速进入手机领域 , 背后的商业意义可能只有苹果自己才知道 。

从2017年开始 , 智能设备的性能开始大幅度攀升 , 相对应的设备对电池的容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 但大电池充电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 所以现在有了众多的快充标准 。 除了大家一般使用的QC快充、还有各家智能手机厂商开发的各种快充私协议 。

市面上的快充协议“百家争鸣 , 各自为政” , 即使有兼容也不能达到最理想的充电速率 。 举个栗子 , 之前一直打磨联发科的魅族 , 其自家基于mtk的协议(联发科)的mCharge快充 , 就与主流QC、PD充电器不能完全握手兼容 , 不能达到24W的最佳充电速率 。 再有 , 手机圈大火的的兼容多协议快充头 , 即使兼容所有协议 , 也会有功率限制 , 达不到最佳充电速率 , PD 18W和45W都能被称其为PD快充 , 但后者功率是前者2倍有余 。 QC、PE、FCP、AFC , 以及国内厂商的VOOC、SuperCharge、mCharge等等 , 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这其中的差别 。 不过目前最新的QC5.0也仅仅只支持32W的功率 , 于是追求充电更快的路途上 , 手机厂商也不断推出并升级自家的快充协议 , 如一加的WARP闪充(30W)、华为的Super Change(40W)、VOOC闪充(50W) , vivo Super FlashCharge(120W)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