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涌入,农村生鲜团购未来的出路在哪?( 三 )

第二 , 网点建设相对薄弱 。 平台成为其所谓“团长”条件十分简单 , 主要包括三点:有100人以上的微信群、有冷藏设备、有群运营 。 三点只有两条属于硬性要求 , 而且弹性很大 , 所以其加盟者较多 , 任意搜索周边都能看到起密度较高的站点或团长的分布 。 但仔细了解其中的团长就会发现 , 很多实体店经营者本身的经营就存在问题 , 无论是商品的结构还是店内的陈列 , 都只能说是勉强维持和支撑 , 谈不上运营 。 因此依靠这样的团长来推动线上成交 , 分明无法达成预期效果 , 他们存在的价值更多是作为一个提货点而已 。 所以真正能帮助其拓展业务的有效团长队伍建设 , 还十分欠缺 , 在团购这事上 , 还只学了个皮毛 。

第三 , 商品结构缺少优化 。 团购商品许多并不能真正激发农村消费者的团购欲望 , 类似卷心菜、黄瓜、小青菜等诸如此类的商品对于农村消费者来讲 , 家中长辈有自种品类 , 量大质优 , 随吃随摘 , 同时这些商品太过于平常 , 而类似活鲜、海蟹等水产却少有呈现 , 这不符合农村消费者的“尝鲜”心理诉求 , 如此的产品结构注定只能通过价格战来吸引人气 。

第四 , 低价策略的电商套路正在持续 。 目前消费群体对于两项消费最为有兴趣 , 一是海鲜产品 , 二是水果 。 这两项商品的消费力度 , 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家庭的消费能力与生活品位 。 很显然 , 这个小小的县城居民和乡村农民都很重视对品质的追求 。 而这种低价的烧钱模式 , 和电商发展的套路一致 , 尚属于前期的规模投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