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战|沧海拾遗 钢魂不止:《机战》的下一个十年在哪里?( 二 )



在第一世代的系列结束之后 , W社就尝试在机战的基础结构上 , 开发属于自己版权机战作品 , 出现了《SRW外传 魔装机神》以及其隶属的机战OG世界观 , 尝试将SRPG的养成和叙事实验加入到机器人大乱斗中 。 从此之后 , SRW系列变成了一款全新的游戏 , 延续至今 。

《魔装机神》:机战首次拥有了原创 剧情
系列中首次出现了原创系故事 , 围绕这条主线故事 , 玩家操控的游戏主角一路邂逅各路版权作品中的动画主角 , 互相帮助完成各自的命运 , 同时各个反派也会沆瀣一气 , 自发形成邪恶阵营 。 人气角色之间的互动不再限制于战斗棋盘上互飙狠话 , 众人还需要“开小会” , 也就是幕间对话 , 商讨拯救世界之大计 。 在此之上 , 世界设定也被摆上议程 , 需要将如此多的世界观糅杂在一起 , 还要满足一个共同的目标 , 想要不出戏的解决方案就是分支叙事 。
路线选择、男女双主角、完结参战等延续至今的设计纷纷应运而生 。 一般来说 , 闪避命中率较高的真实系机器人需要在宇宙故事线获得 , 威力大血量厚的超级系角色集中在地球线(主要在多灾多难的日本) , 中间还会有几次汇合再分支的桥段 , 不同的角色构成让游戏流程的重复可玩性格外丰富的 , SRPG的养成要素也支持玩家更多地为爱发电 , 倾斜资源打造自己所钟情的某个系列 。 期间机战的玩家数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 认准WinkySoft购买战棋游戏的玩家大多数都是这个时段接触到SRW 。
2008:探究粉丝向经济的“Z”经历了变革的《机战》在不停地完善游戏机制的过程中 , 完整见证了主机游戏的兴起和衰落 。 在这个时段的SRW , 面临着一个从未有过的大变局 。 一方面是日本ACG的题材大大丰富 , 机甲题材不再是绝对的台柱 , 另一方面 , 玩家渐渐长大 , 世代交迭让曾经中二的热血好儿郎变成了躺平的一代 。

Z系列总能大手笔地签约热播大IP
如何保持占据年轻市场 , 眼镜社的突破口选在了开放登场作品和登录掌机 。
从《机战Z》之后的系列 , 我们会看到许多更加潮流的元素加入到游戏中 , 最主要就是参战作品的时尚化 , 每代游戏会有意地加入非万代旗下的热播番剧 , 比如《新世纪福音战士》、《创圣大天使》、《天元突破》、等 , 一些不那么“机甲”的作品同样也在考虑范围 , 比如曾一度在国内引进的《宇宙骑士迪博威》 , 也可以看到《超时空要塞》里的妹子们唱唱跳跳地坐上战机 。 显然多元化的作品也冲淡了故事中的苦大仇深 , 在后续的crossover上 , 眼镜社更专注于逗哏和主角间互相讽刺打趣 , 形成了小剧场的风格 。 对话中出现的声优梗、作画梗成了萝卜迷的大型婆罗门现场 , 相同CV的角色往往出现各种隐藏对话 。

像《Pokemon》、《DQ》一样 , 《机战》也成为了圈子里对IP表达热情的一张门票 , 虽然每一作推出后都会被指着一顿点评 , 但长期不出新作又会让粉丝手痒痒 , 暂时完成了“可持续性地竭泽而渔” 。
登录掌机系列让游戏的知名度再次触及到小朋友群体 , 哪怕没有观看过动画 , 也可以单纯地对机甲抱以好感 。 某种程度上 , SRW成为了一些古早动画至今上存在于互联网世界中的一气游丝 。
2015:沉默中的爆发和灭亡
2015年 , 一则新闻在机战玩家间炸开了锅 , WinkySoft倒闭了 。 尽管《机战》系列稳定产出 , 十年间推出了近50部游戏和移植作 , 但高度依赖母公司争取授权的W社依旧是入不敷出 。
另一方面 , 尽管授权难度越来越高 , 但机战的粉丝却是越来越少 。 究其根本 , 在于就算是轻度化的机甲动画 , 每年都少有能有出挑的作品 。 随着旧世代制作人的退休 , 日本动漫的盘子逐年缩小 , 更遑论探讨天下大事的科幻题材了 。

在2010年后 , “废萌”、“空气系”动画的大行其道 , 番剧照抄轻小说 , 动漫制作人不再是全权负责的创作者 , 动画观众也已经习惯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 , 很难感受到Si-Fi故事的拐弯抹角以及背后的思想情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