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8亿人信息换4亿营收 是病态商业模式( 二 )

这份商业计划书 , 颠覆了我对大数据行业的想象 。 此前 , 我们知道大数据隐私保护形同虚设 , 但至少 , 各家APP在条款和口号里还要谨慎地表态尊重隐私安全 , 那些可能有侵犯用户隐私嫌疑的公司 , 多半也自知理亏 , 因此并不声张 。

而像巧达科技这样 , 明目张胆将“挖掘和贩卖用户隐私数据”作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 , 实在是突破了我的心理底线 。 收集信息、为用户画像、贩卖数据——如此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 , 2017年为巧达科技带来了4.11亿元收入、1.86亿元净利润 , 净利润率超过45% 。

一家规模不大的创业公司 , 就能靠技术手段轻易非法获取8亿自然人的认知数据 , 并且 , 将这笔数据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拿来销售 。 这一切都堂堂正正地发生在了中国的创业和资本圈 , 令人匪夷所思 。

大数据行业向来鱼龙混杂 , 非法买卖用户数据一直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 甚至有不少小公司完全靠收集和出卖用户数据为生 。 而大公司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 去年11月 , 中消协曾经发布过一份报告 , 在接受调查的100个APP中 , 有91个“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