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8亿人信息换4亿营收 是病态商业模式( 三 )

而从行业发展来看 , 大数据尽管概念火热 , 但事实上 , 大量的所谓大数据公司只是掌握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技术 。 至于应当如何正确收集数据、如何保护隐私、如何有规则地变现 , 这些公司多半“没那根弦” 。

因此 , 大数据行业也进入了一种怪圈:除了贩卖用户数据 , 大家不知道怎样去赚钱 。 在这种基础上 , 贩卖数据反而显得理直气壮 , 甚至对于自己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的事实“拒不认账” 。 比如数据堂——据新华社报道 , 2018年5月 , 就有消息称数据堂因贩卖信息有“公司高管被抓”、“被立案调查”情形 , 但事后该公司却否认了上述传闻 。

这样的土壤 , 自然会滋生出如巧达科技、数据堂一类是非不分的创业公司 。 让人觉得后怕的是 , 巧达科技居然将明显违规的商业模式写到了商业计划书之中 , 并连续获得了多个投资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投资 。

一定意义上说 , 资本是创业者的指挥棒 。 投资与否 , 代表着对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的认可 。 巧达科技的盈利模式或许从商业回报上看站得住脚 , 但不是每一种赚钱的模式都应该得到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