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追放」不负少女前线( 二 )



在现有的游戏内容中 , 想要提升角色的云图强固的等级 , 玩家可以选择在副本中刷取对应角色的角色碎片或者抽取相同的角色后转化获得碎片 , 不同品级的角色在获得时云图强固的等级也有区别 , 而现有的游戏内容中并没有掉落初始三星角色碎片的碎片副本 , 也许需要等待追放之后测试中展开相关活动才能进一步展开 。
在角色之外 , 被玩家诟病的还有追放的武器系统 , 在追放制作组播出的节目「北兰岛广播」中两位制作人曾提到过关于武器的设想「在与角色配套的同时 , 尽量让玩家拥有自定义的权利」 。

武器系统的单调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养成成本过高」 , 在追放中武器突破的素材是同种 , 同属性的另外一把武器 。
没错 , 除了「同种」还需要「同属性」 。
在这次重归测试中 , 追放添加了属性护盾作为玩法的补充 , 对应不同种类的属性护盾玩家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武器来更加有效地击败敌人 , 属性的区分也让同一把武器分门别类 , 在增添玩法提高游戏乐趣的同时 , 武器的养成成本也变成了玩家负担 。

这些多出来的「负担」在很多玩家眼中就是手游中「骗氪」 , 过长的时间跨度 , 资源取舍都会影响到玩家的游戏体验 , 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 但我并不担心 , 玩家提出问题 , 制作组解决问题 , 这是一个游戏公测前必须要经过的一道坎;而五年前的「少女前线」也是这样跌跌撞撞 , 一步一步成为了中国二次元手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不少人都好奇「少女前线」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在这个疯狂内卷的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我想答案应该只有两个字「热爱」 。
同人社团、SLG游戏、一个少女与枪械的世界
2008年 , 以同人创作为主的羽中联合了多位创作者 , 集合一起创办了「MICA-TEAM 云母组」 , 这时的云母组充满朝气且拥有野心 , 在成立的第二年便制作了他们的第一款同人游戏「面包房少女」 。


两年后的夏天 , 云母组又公开了同人志「軍武槍械娘!」的第一辑俄罗斯篇 , 这是云母组第一次提出将「少女」与「枪械」融合的想法 , 并且在出色的行动力下将它编纂成册产出一本面向军宅的同人志 。

在这部系列同人志中 , 云母组认真地向读者科普每一把枪械的特点 ,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放在什么都可以拟人化的二次元里 , 羽中认为枪械不应该是少女的伴生物 , 相反少女与枪械应该是独立且相互扶持的存在 , 表现在同人志中「軍武槍械娘!」里每一位出镜的少女都不是枪械的拟人化 , 这种在当时可以算作独特的设定无疑是为这个系列同人志增添了不少的魅力 。

也是藉由「軍武槍械娘!」在粉丝们的呼声 , 「少女前线」的雏形也出现在了云母组的脑中 。
2013年云母组在创立五周年的档口公布了「面包房少女」的重制 , 并且明确了游戏类型为偏向策略类的战棋游戏;做好一个战棋游戏没那么多简单 , 相比较传统的RPG游戏 , SLG游戏需要玩家准备策略应对紧张的长线关卡 , 他的节奏拖沓 , 操作繁琐 , 虽然通关能给予玩家成就感 , 但他仍然是最缺乏爆点的一类游戏 。
那么战棋游戏好玩吗?好玩;面包房少女好玩吗?好玩 。

「面包房少女」在2013年收到了相当多粉丝的追捧 , 冗长的游戏流程在劝退一部分追求快爽玩家的同时还为他留下了相当一批忠实于SLG玩法的粉丝 。 「面包房少女」重置也让云母组决定继续贯彻「少女×枪械」的想法继续做SLG游戏 , 但他们的下一作不一定再是同人游戏 , 他们面对的是一片名为「移动游戏」的蓝海 。
在「面包房少女」发售同期 , 一个来自日本的游戏正在中国的移动游戏市场大杀特杀 , 这个名为「扩散性百万亚瑟王」的外来者靠着游戏里的扭蛋赚得盆满钵满 , 而在更早一点「砍口垒」凭借着本土优势和独特性也成为了当地最有话题度的游戏 , 这两部游戏直接影响到了还在构思中的「少女前线」 。

推荐阅读